從昨晚起微博的熱搜就叫人看不下去。我實在忍不住了,不吐不快。
昨天起以快消品牌H&M為領頭羊,截止今日為止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服飾品牌都發出聲明,拒用新疆地區生產的棉花原料。出頭鳥H&M在昨天就已經受到了天貓和京東全線下架的禮遇,而今天也已經有人到耐克門店進行抗議了。
有一個疑問:平日不讓遊行,為何去國外品牌門店聚眾抗議就能行呢?因為正合你意?
我覺得需要搞清楚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外品牌要發聲明?還全都短時間內相繼發出?不難理解,中國對於許多這次「涉事」的品牌,無論是快消還是奢侈品品牌,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參考中國以往的外交策略,這些品牌不難預料到自己即將遭遇的「抵制」風波。所以為什麼他們要飛蛾撲火?商業品牌迎合市場是再正常不過的決定。奢侈品牌每年都要為中國春節做限定產品,可見他們是知道中國市場的潛力和重要性的。品牌方也不傻,如果只是為了顯得自己「政治正確」,搭進對於自己來說幾乎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未免得不償失。在這種風口浪尖保持沈默似乎更符合油滑商人的人設,但他們沒這麼做。
顯然背後有讓他們更重視的問題。
中國人有點太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對於國外消費者而言,服裝用料和製造過程是否人道已經在近幾年成為他們關注的中心。快消品牌已經不是第一次遭抵制了,抵制不是中國人的特權。快消品牌廠商使用廉價勞動力、生產條件惡劣早被曝光,成為了大問題。國外不少博主、平台等都在呼籲大家少購買快消服飾,以抵制這種不人道的剝削行為。你覺得自己買到的衣服便宜實惠,像是薅到了品牌商的羊毛,但你錯了。某種程度上你在薅你的中國同胞,或是在薅印度、越南、南美等地希望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工人的羊毛。而他們過得遠不如有吃有喝有穿的你。承認並瞭解自己的特權是為人權奮鬥的第一步,因為往往人權已遭嚴重侵害的人是沒有渠道發聲的。
再說這些聲明的內容。昨天有網友在微博評論區表示耐克方的聲明簡直是「撕破臉皮」,結果我一讀,內容不過是表達了自己對新疆棉花生產中可能存在的人權問題存在顧慮,所以停止對這類原料的使用。其內容完全沒有指責、對立中國一說,而是針對這樣生產環境的一種關注。許多網友看到「新疆」、「外企」、「人權」的字眼就高潮了,二話不說就說「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殊不知自己還未讀懂別人的企圖。總覺得別人針對你,反而顯得格外心虛。世界上任何一個棉花產地如果存在類似的問題,這些品牌也會出來做同樣的聲明。不能因為新疆是個敏感地區,對它的避免就更加其心可誅。但反過來想,正是因為這個地區的特殊性,才成為了它可能存在的問題的溫床。
今天傍晚的時候華春瑩用美國黑奴摘棉花的圖片反擊這一系列聲明上了微博熱搜。這種反擊背後的意思就是,你曾在這上摔過跤,就別指出來我腳下也有塊石頭。而人權問題能成為西方社會關注的中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西方曾在類似事件上犯過許多遭人唾棄的錯誤。正是因為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暴行,正是因為美國白人殖民者對黑奴的暴行,才換來了這一代人的驚醒:他們不能允許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而中國與此同時很驕傲自己的土地上不曾存在類似的暴行,至少中國人沒有主動行使過這樣的暴行;但我們曾作為如南京大屠殺這類慘案中的受害方,也沒能在當今社會中培養出對其他可能遭迫害群體的共情能力。尤其是在加害方可能也是我們同胞的前提下。
也就是說,中國人正在拒絕自省,尤其受不得別人來公然提醒我們自省。這個事件中很多網友,甚至官方,都秉承了一種「幫親不幫理」的態度。即使不明真相(對於官方來說大概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也要先替「我的國」正名。對於當今社會下的中國人,尤其是外交場上的中國人來說,面子要先掛住,細節要避免談起。而許多中國民眾也已經習慣,甚至認可了我們對自己國家許多方面知識的缺失。在這裡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作為一個關注藝術的學生,我從小都很好奇為什麼中國當代藝術有很大的空白,但不明原因,也無從知道背後的歷史。直到我在大二那一年才第一次在美國系統性地學到了89年六四事件對中國當代藝術界致命的傷害(這種傷害涉及的方面顯然遠不止藝術)。我感到一種恥辱,一種中國人不知自己根基的羞愧。但這種羞愧在中國現代社會已經消失不見了,我們的無知反而成為了自己驕傲的有力支撐。大概因為歷史的陰暗瞭解起來痛苦且複雜,但學習新的意識形態卻很簡單,尤其這種意識形態的中心思想就是認可國家的一切決策。
在這種「護犢子」行為中我尤其看不慣的是民眾對自己身份的不自知。作為漢族人,或者北方少數民族的我們,從根本上是沒有權利替新疆的少數民族說話的。即使沒有現在被提起的人權事件,新疆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信仰、追求都是與我們不同的。就像男性不配在女權運動中決定女性的需求,就像當年美國白人不配決定黑人的利益,我們作為社會中擁有更多權利(或應被稱之為特權)的那一方,是不配規劃弱勢群體應得的生活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許多中國人沒能意識到自己現在所有的特權,並拒絕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放哨、發聲。目前國家政策上對少數民族所謂的「照顧」是有歷史前提和局限性的。少數民族因為得不到更好的資源,所以需要政策來扶持。我覺得這並不是一種施捨,而是一種彌補。而從升學政策中受益的少數民族學生,很多需要超越還生活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條件(來到大城市、融入城市生活環境),才能最後順利從政策中受益。而現在在問題中心的少數民族不僅無法選擇踏出西部的土地,就連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平靜生活似乎都成了奢望。
現在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最絕望的是我無從得知新疆的真實狀況。我深知世界各地的媒體都存在導向性,不可完全相信。但目前來說我無法從中國官方得到任何關於新疆的詳細信息,於是西方媒體的報道成為了我瞭解新疆的唯一渠道。當今從媒體口中獲取完整的真相本來就近乎不可能,而中國媒體對於此事算得上是惜字如金。
我昨晚一連看了BBC關於新疆的多篇報道,其中有一個記者探訪再教育營的視頻。記者提出的許多問題和旁白敘述非常辛辣,有很強的導向性,所以這裡不加引用和評價。單就我從視頻中看到的場面來說有非常大的演出性質,與我們小學常見到的文藝匯演等有著相似的僵硬感。這種僵硬感倒不一定就是強行掩飾造成的;出賣真相的是接受採訪的學校職員在鏡頭背後隱隱的慌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記者採訪完再教育營營長後,該營長被領導叫去。記者偷拍到領導教育營長要聽明白人家的問題再回答,不要講話不過腦子。記者探訪過程中領導一路相隨,與其說是起到引導作用,更像是一種監督。學校鼓勵學生放棄自己的穆斯林信仰,還大方展示出學員們用電腦設計的敬仰領導人、共產黨和國家的海報。探訪最後還安排在營學員唱習近平作詞的改造歌曲,大意是不要做壞事什麼的,含義非常奇怪。我相信學校已經盡自己之力展現出了他們最正向的一面,但其中涉及的許多行為仍讓我感到不適,並讓我難以相信這是一個所謂的教育環境。
除此之外,BBC還列舉出了近年新疆地區加快建設這類營地的證據,引用了大量的開源衛星圖片。伴隨著這些的還有急劇上升的少數民族參與採棉花以及其他體力勞動的人數。
我相信新疆棉的質量和口碑。我記得非常清楚無印良品和優衣庫多年來都以新疆長絨棉為其很多產品的賣點。在中國人感到傷面子之前,這些品牌也知道自己在損失什麼。停止使用新疆棉,不是對中國原材料質量的不信任,而是對現在新疆問題一個無奈的反饋。如此多的信息來源指出新疆棉花產業可能存在人權問題,而品牌方作為服裝產業鏈的末端,其實無從選擇。他們沒有精力和能力去調查新疆的具體狀況,所以不如選擇直接放棄這個渠道。
在新疆的真實圖景完全披露於世之前,在生活在新疆地區外的少數民族自認為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之前,新疆事件會是一個持續的謎團。而品牌方能做參考的,西方社會能普遍相信的,也只能一直是西方媒體披露的真相。也許新疆的棉花產業和新疆的再教育營地無關,但營地事件產生的是一個巨大的陰影。在這片陰影見到陽光之前,關於新疆的任何疑慮必將都回歸到這個主題,此事幾乎無法避免。新疆棉花只是外界控告新疆人權問題多年積累下的集中爆發口。
在國內這段時間我極力想撇開政治,試圖採取不聽不聞、不關注、不關心的手段來避免自己陷入焦慮甚至絕望。我可以做到不理會中國的外交發言,不關心中美關係的動向,但卻無法忍受自己同胞有受難的可能。我現在坐在這裡手敲鍵盤表達同情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殘忍。因為這是置身事外的人才能有的特權。而令我絕望的是我似乎在此事上永遠也無法走進真相。我的憂慮不值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