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式膝跳反應

從昨晚起微博的熱搜就叫人看不下去。我實在忍不住了,不吐不快。 昨天起以快消品牌H&M為領頭羊,截止今日為止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服飾品牌都發出聲明,拒用新疆地區生產的棉花原料。出頭鳥H&M在昨天就已經受到了天貓和京東全線下架的禮遇,而今天也已經有人到耐克門店進行抗議了。 有一個疑問:平日不讓遊行,為何去國外品牌門店聚眾抗議就能行呢?因為正合你意? 我覺得需要搞清楚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外品牌要發聲明?還全都短時間內相繼發出?不難理解,中國對於許多這次「涉事」的品牌,無論是快消還是奢侈品品牌,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參考中國以往的外交策略,這些品牌不難預料到自己即將遭遇的「抵制」風波。所以為什麼他們要飛蛾撲火?商業品牌迎合市場是再正常不過的決定。奢侈品牌每年...

閱讀更多

二月看展嘮叨

在自己因繁忙的課業而被迫與藝術隔絕數月後,我今天終於忙裡偷閒、再次踏入了美術館。想來也是有些諷刺。自己今天本來只是需要去301醫院做檢查,突然想起時代美術館就在附近,於是計劃了這次出行。所以這次所謂的偷閒行為,實則是自己看病期間的一次苦中作樂。不過無論如何,時代美術館從來不曾是我常光顧的藝術場所。我家住在城東南,時代美術館在城西北。再加上我個人從來未曾苟同過海淀區這邊的生活氛圍,更是難說服自己跨越半個京城過來進行一場自我療慰的藝術之旅。我第一次和時代美術館結緣還是在去年實習期間,我們書店來參加在時代美術館舉辦的北京abC藝術書展。那時候整個館內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位,活動期間幾乎天天人聲鼎沸,我也就從未見過時代美術館作為一個美術館時的樣貌。不過這次算是得以見識。 現在館內正在展出的是...

閱讀更多

我在用雙耳捕獲什麼

我最近突然對機械鍵盤起了非常大的興趣。之前我也對鍵盤有些許的迷戀,並且異常享受通過不同鍵盤嘗試新觸感的過程。就算薄膜鍵盤無法產生機械鍵盤充滿韻律的敲擊聲,它們略顯薄弱的啪嗒聲加上手指與鍵帽接觸時不同的感受也給了我許多新奇的打字體驗。 但其實我對觸感的變化又可以說是遲鈍的。在幾年前蘋果電腦大換代的時候所有機型的鍵盤都做了結構上的改變,也增大了每個鍵帽的面積。但我只是花了一點時間適應新的鍵盤就很快忘記了舊鍵盤的手感,自然也說不上來誰好誰壞。對於鍵盤,我似乎沒有做過主動的選擇,只是暗自享受了經手的每一個鍵盤給我的新鮮刺激。但我記憶中特別清晰的是我大學第一個學期末的經歷。大概是某次我去圖書館時裡面單獨的書桌已經全部被佔領,我就被迫坐到了電腦桌上。因為放在桌上的台式機顯示屏太佔地方,與其把自己...

閱讀更多

寫作的理由簡單一點

距離上次提起筆寫點什麼東西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在沒有寫作(至少是為了自己寫作)的這五個月中,我試圖和美國大學的導師做了一個project,後來又決定休了學,辦了各種手續,又完成了一份實習工作。但無論如何,在過去這段時間中我都沒有找到任何提筆寫字的興致,或是必要。當然我的文字缺乏殺傷力又沒有什麼傳播性,這個「必要」是於我自己而言的。我沒找到寫下東西來讓自己安心的必要。10號四川大學的美籍教授Peter Hessler在The New Yorker上發表的新文章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得到了很多的熱度。我先前還不清楚他是誰,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的相關信息還是因為關注了為稿件供圖的攝影師張克純。我剛剛去讀完了Hessler的這篇文章,在讀的過程中心中燃起了想要寫點什麼的慾望。他的記述又讓我看到了文字的...

閱讀更多

家醜和面子

最近其實一度不想關注新聞了,微博也看疲了。之前只是微博下面評論噁心,現在連帶新聞本身也噁心了。現在疫情中心轉移到了歐美地區,對於疫情處理的討論也自然轉移到了歐美國家上,加上剛爆出的韓國N號房事件,最近到處都充斥著對於這些外國新聞的討論。討論中很多人作為中國人把自己撇得很清,是站在對立面上去指點外國的負面新聞的。幸好自己平時關注了一些女權博主,她們在關注N號房新聞的同時同步曝光了國內等同N號房的91網。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對於所謂家醜和面子的看法很有意思:對於很多知情的家醜選擇無視甚至包庇,並覺得在外人面前有了面子就是全部。我當然對於此是不能苟同的。我甚至感覺最近這個包庇家醜的情節升級了:中國人很多不知道自己的家醜,自以為腰桿很硬,在嘲笑別人時不知道自己家房子也塌了。 我當然不是說中國人不...

閱讀更多

咖啡

在我目前僅度過了20年的人生中,有咖啡喝的日子超過了二分之一。 小時候我媽常帶著我喝速溶咖啡。我的印象裡我家是從不缺一大包一大包的速溶咖啡的,有澳門的、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的,反正全部來自中國大陸南部以及比那更南的地方。這些咖啡都不是黑咖啡,很多都叫相反的”白咖啡”,像那種三合一咖啡。咖啡粉倒出來裡面自帶奶粉還是植脂末,白色的粉末摻著棕色的粉末,開水一倒進去就變成牛奶香精味濃郁的飲品。我們中午就把這種咖啡當成午飯的配餐喝掉。在這樣重複的喝咖啡活動里,我們似乎一直有著一種侷促感,而推動我們的大約是咖啡鄰近的保質期。但小時候的我對自己喝咖啡的行為是有一種莫名的驕傲感的。咖啡和酒精常被視為”成年人的飲料”,我很喜歡這種滄桑感。但很長的時間裡我都沒有喝到過現磨咖啡本真的味道,就像最初天真地以為...

閱讀更多

網絡輿論控制

前幾天我在谷歌搜索艾未未的《黑皮書》、《灰皮書》、《白皮書》系列的相關信息,以為能搜出些圖片來。在前段時間讀完巫鴻老師寫的《榮榮的東村》後,我第一次瞭解到艾未未原來也在後期東村的活動中有一席之地,並且他的參與對當年像榮榮這樣年輕的藝術家有著很大的鼓動作用。這一些列中的第一本《黑皮書》就與當時的東村藝術家和他們以行為為主的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勾起了我了解這一系列書的興趣。在國內上了這麼些年網,自動換到外網去搜索關於艾未未的信息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關於這一系列書的詳細信息沒搜到,卻偶然翻到一個抬頭赫然寫著”禁書網”的網站。光這個名字就散發著非常囂張的外網氣息。這個大膽的網站吸引了我。 網站設計和十幾年前的搜狐網差不多:信息密集無區別化、密密麻麻全是宋體字、沒什麼圖片。當然網站抬...

閱讀更多

發哨子的人

发哨子的人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的医生。 这给艾芬带来了麻烦,作为传播的源头,她被医院纪委约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称她是作为专业人士在造谣。 此前的一些报道,艾芬被称为「又一个被训诫的女医生浮出水面」,也有人将她称为「吹哨人」,艾芬纠正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不是吹哨人,是那个「发哨子的人」。 这是《人物》3月刊封面《武汉医生》的第二篇报道。 文|龚菁琦 编辑|金石 摄影|尹夕远 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同意采访的短信是3月1日凌晨5点...

閱讀更多